央广网呼和浩特7月3日消息(记者邵玉琴 杨亚东)长调的悠长、沂蒙山小调的婉转、烟墩大鼓的热烈、船工号子的铿锵;牧歌、山歌、酒歌、情歌有富策略,歌声嘹亮。
蒙古族歌曲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7月3日晚,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“原生天籁韵 民歌中华情”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开幕。在《敕勒长歌》《丝路踏歌》《山河放歌》《时代赞歌》等篇章中,传承人以歌声抒发对生活、对家园、对祖国的热爱。本次民歌节既有广泛传唱的经典民歌,也有创新改编的特色曲目,生动展现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在传承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的保护成果。
展开剩余72%蒙古族长调民歌《牧歌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有富策略
“震撼、温暖、过瘾!”在当天的开幕展演现场,前来参加演出的内蒙古蒙古族歌唱演员阿其木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她表示,作为文艺工作者,能在家门口观看到这样一场由民族大家庭带来的文化盛宴,倍感珍惜。她表示,这是一次感受中国原生民歌的盛会,更是各地区民歌交流互鉴的盛会。她希望能把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向基层,让人民群众领略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。
民歌情景演绎《万里梦同心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哈萨克族民歌《故乡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有富策略
壮族三声部民歌《鼓韵嘹歌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有来自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400人参与展演,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2个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个,涵盖田歌、山歌、牧歌、渔歌、号子、小调、丝竹乐、鼓吹乐、打击乐等传统音乐类型。
侗族大歌《侗家歌唱新时代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民歌《花儿与少年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各省区表演者表演《民歌联唱》(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)
民歌节期间,各地展演队伍将与内蒙古当地乌兰牧骑组建小分队,分赴呼和浩特市、乌兰察布市、鄂尔多斯市,走进当地广场、校园、牧区、景区、街区等,开展6场集中展演、8场走基层惠民演出有富策略,为市民游客献上各地精彩的“民歌大餐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